徵信達人專業徵信服務|服務電話:0800-000-630

徵信專家 王秋香 20年工作經驗 解決您各式感情問題

本報特約—-宏觀縱覽/溫家寶:明年投資力度不減 不斷提高政策針對性

中央日報 更新日期:2009/12/29 12:36

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,就當前經濟形勢、明年中國大陸經濟工作等問題接受了新華社獨家專訪。  為應對金融危機打分為時過早  新華社記者:大家想知道的是,您對中國大陸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打多少分?您最滿意的是什麼?最遺憾的又是什麼?  溫家寶:過去這一年,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一年。如果回憶起來,去年冬天的時候,金融危機突然襲擊我國,企業遭受了很大的困難。  在這種困難情況下,黨中央、國務院及時果斷地採取了應對的政策和措施。應該說,通過全國人民一年的努力,我們穩住了經濟、穩定了就業,保持了社會的安寧,這是我心裏感到慰藉的地方。因為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,許多工作還沒有結束,現在打分還為時過早。但我們前一階段的工作是有效的,全國人民應該引以為自豪。  應對這樣一場大的危機,可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,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。比如,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,如果我們信貸保持得更平衡一些,結構更合理一些,規模更適當一些,就會更好。我們年中開始注意這個問題,並且努力加以糾正,下半年的情況有所好轉。因此,我們一定要善於總結經驗,發現問題,再接再厲,把應對金融危機的工作做得更好。所以說,今年打多少分還得靠實踐和歷史的檢驗,最終靠人民的評價。  一攬子計畫經過大量調研精心論證  新華社記者:來之前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,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,您到外地考察的次數有36次,而且常常是利用週末和節假日的時間。請總理談談,這些考察對您的決策有什麼樣的幫助?  溫家寶: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,我確實加快了工作的步伐,經常下到基層,已經走了20多個省(區、市)。我跟基層的同志講,我要跑遍各地,直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最後勝利。我下到基層主要辦三件事情:第一是傳遞信心,第二是瞭解情況,第三就是研究制定政策。  現在看來,中國大陸應對金融危機出手還是快的,而且各項政策措施的力度也比較大,工作抓得扎實。後來通過不斷地完善這些政策措施,形成了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,大部分都是從基層調研得來的。  現在,恐怕很少有人認為中國大陸應對金融危機就是4萬億投資了。其實我們一攬子計畫是一個完整的計畫,是一個統籌兼顧的計畫,就是兼顧當前和長遠,運用市場和宏觀調控“兩隻手”,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方案。  這個方案大體分四個方面:一是大規模的財政投入,包括結構性的減稅;二是大範圍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制定;三是大力度的科技支撐;四是大幅度地提高社會保障水準。這四個方面是一個統一體,構成了我們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完整的方案。這是我們中央領導集體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的結果,也反映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。  新華社記者:剛才您談到您下去考察的一些情況,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,您講的一句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與時間賽跑,跑過金融危機的影響。當時我們一系列政策出臺得非常快。  溫家寶:我沒有進行過統計,但是你講的確實是事實。如果我們查一查那一段的國務院常務會議,幾乎是每一周都在出臺新的政策,這些政策都圍繞著擴大內需、應對危機。  用科技力量轉變發展方式  新華社記者:國際金融危機推動著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。面對搶佔科技制高點這樣一個大的競賽,中國該怎麼行動?  溫家寶:下半年,我們開始考慮對產業的科技支撐,著手研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,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。我記得有一次在無錫中科院傳感網研究中心參觀,在那裏遇到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,他們許多是從海外歸來的學子。他們給我介紹什麼是物聯網……  為此,我回到北京以後,連續召開三個座談會,有科技、經濟和企業方面的專家參加,來研究中國大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。大家都感到,除了發揮諸如裝備製造業這種我們的傳統優勢以外,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、綠色經濟、低碳經濟、環保技術、生物醫藥這些關係到未來環境和人類生活的一些重要領域的科技。  通過這些調查和座談以後,我在北京召開了一次科技界大會,總結和歸納了科技界、產業界、經濟界提出的建議,比較系統地提出了大陸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。現在這個規劃我們還在擬定當中,我們準備把它同“十二五”規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。  新華社記者:看到過您的那篇講話,題目就是《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》。  溫家寶:對。我一直講,中國大陸的經濟問題,根本上還是結構性的問題。就是我常說的,我們經濟上還存在著不平衡、不協調、不可持續的問題。但是這些問題的焦點還在於如何調整經濟結構,包括第一二三產業的結構、地區結構、投資與消費的結構。更為重要的就是要運用科技的力量來轉變發展方式,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所在。  四項措施使房地產步入健康軌道  新華社記者:一位線民說房價漲得太快了,一平方米一個月竟然漲了1000塊錢,他們想請總理談一談房價的問題。  溫家寶:我知道線民關注這個問題。因為我每天上網看到大量線民的意見,甚至很尖銳的批評。因為房子對於每個人來講都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。  今年房地產有了比較快的恢復,但同時房價在一些地區和城市上漲過快,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視。如何使房地產建設能走入一個健康的軌道,首先需要弄清楚政府要做什麼,市場要做什麼,如何既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,又發揮政府調控的作用。在這裏我只講一講政府應該做的事情。 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,加快棚戶區的改造。對這兩項工作,在資金、土地以及稅收上,都要給予優惠和保障。  第二,要鼓勵居民購買自住房和改善性住房。但與此同時,要採取措施抑制投機。中國大陸的國情決定了我們的住房必須堅持安全、經濟、適用和省地的原則,特別要重視中小套型和中低價位房屋的建設。  第三,要運用好稅收、差別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經濟杠杆加以調控,穩定房地產的價格。  第四,要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,打擊捂盤惜售、占地不建、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的行為。  我覺得只要政府有決心解決這個問題,不是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而是經過深入調查研究,統籌考慮各方面的情況,制定長遠的規劃和政策,使我國的房地產有一個穩定發展的局面,這是可以做到的。  管理好通脹預期給經濟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 新華社記者:提一個關於物價的問題。您說過明年工作中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、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。通脹預期是什麼含義?大家對物價問題都比較關心,想聽聽總理您的意見。  溫家寶: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依然是我們當前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;調整結構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們經濟工作的重點;而管理好通脹預期是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,同時也是保護人民的利益。  我們提出這三者的結合,就是說我們已經開始關注到一些通脹預期。第一,就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可以傳導到國內,比如像石油、棉花;第二,就是今年貨幣的供應可能影響到通脹的預期;第三,就是明年物價有一個“翹尾”的因素;第四,我們現在還沒有出現通貨膨脹,CPI剛剛由負轉正,PPI也還是負的。但是我們要預見到通脹有可能出現。特別是在我們這個國家,存在著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過大的問題。物價如果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,對一部分人來講可能不成為問題,但是對相當數量的中低收入者,尤其是貧困家庭,就會成為很大的負擔。  中央投資沒有投向一個工業專案  新華社記者:有人說,現在的產能過剩和4萬億元投資有關係。到底怎麼看這個問題?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去解決這個老問題?  溫家寶:產能過剩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問題。它的最基本原因就是由於需求減少、市場萎縮而造成的生產過剩。在大陸除了這個一般的規律外,還有一個結構性問題。我們必須重視這個問題,並且認真加以解決。  有人說產能過剩同4萬億元投資有關,從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議論。我是這樣看的,4萬億元投資中,中央新增投資是1.18萬億元,在今年只完成了一半,大約5900億元。而在這5900億元當中,我們大部分都投向了安居工程建設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,也就是路、水、電、氣,還有環境保護和技術改造。另有一部分是安排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,比如京滬高速鐵路,以及重要高速公路的聯網,這些將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起作用。我可以保證,中央投入的這些資金沒有投向一個工業專案。  以各種壓力來迫使人民幣升值絕不會答應  新華社記者:國際金融危機之後,對外經濟關係中出現一些熱點問題,比如說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非常厲害,其中有針對中國的。一些國家又要求人民幣升值。面對這種困難局面我們應該怎麼辦?  溫家寶:我曾經在中歐領導人南京會晤的記者招待會上講過,現在不僅存在著貿易保護主義,甚至出現了借環保的名義搞貿易保護。他們以各種方式來製造貿易壁壘,這對於中國外向型產業,特別是出口,壓力很大。  當然,我們自己要調整出口結構,提高出口產品的品質和檔次,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,保持我們在國際出口市場上的份額。  另一方面,我們又要和各國一起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,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新的進展。  關於人民幣升值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問題,大家還記得在1998年那場金融危機當中,我們保持了人民幣幣值的穩定,對國際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。今天我仍然以為,在世界主要貨幣接連貶值的情況下,人民幣保持幣值的基本穩定是對國際社會的貢獻。那種以各種壓力來迫使我們升值,我們絕對不會答應。我曾經這樣對外國朋友講,你們一方面要人民幣升值,另一方面又採取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,其實質就是要抑制中國的發展。這可能是我們明年對外經濟工作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。  過早退出可能前功盡棄  新華社記者:提一個關於經濟政策方面的問題。一段時期以來,出現了刺激經濟的政策是否應該退出的討論。我們明年還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,這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?  溫家寶:這是一個很重大而且很嚴肅的問題。我一直認為,世界經濟是互相聯繫的,但是各國採取的應對危機的政策是不一樣的,政策退出的時機和方式也可以是不同的。我們提出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,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,並且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,保持宏觀調控的正確方向、一定的力度和合理的節奏。就是說,我們在對待經濟復蘇和經濟持久發展這個問題上持十分審慎的態度。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,“經濟企穩向好並不等於經濟根本好轉”。其實,經濟根本好轉也還不等於我們的經濟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軌道。我們現在還面臨許多問題,主要是:  第一,國際環境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。一些國家的經濟雖然開始恢復,但還可能出現反復。外部需求持續減弱這個趨勢還是難以轉變的。  第二,雖然我們的經濟開始好轉,但是經濟的發展、企業的運行,許多還是靠政策的支援,缺乏內在的動力和活力。也就是說,在這種情況下,過早地把促進經濟的政策退出的話,就可能前功盡棄,甚至使形勢發生逆轉。  當然,我們也必須根據形勢發展的變化,來調整我們的政策和方針。就拿投資來講,我們今年的投資已經注意向民生傾斜、向環保和技術創新傾斜。所以,明年的投資力度不減,但其內涵要發生變化,就是要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,更加重視技術創新,更加重視節能減排。總之,中央是全面分析國內外的形勢才確定明年的大政方針的。但是,我們在執行過程中,還會根據形勢的變化,不斷地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,提高政策的針對性。  新華社記者:大陸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,請問總理,這個時期會持續多長時間?經過這個時期之後,中國經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?  溫家寶:其實要把企穩回升和根本好轉,以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,劃一條什麼界線是很難的。我覺得我們現在就是要做好當前的事,同時又要籌畫未來的事。所謂“做好當前的事”,就是把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工作繼續搞好;“籌畫未來的事”,就是為中國經濟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。  我們正在研究制定“十二五”規劃,我們要結合制定“十二五”規劃,總結前一階段應對金融危機我們的各項工作,並且為未來的發展明確方向、制定政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大陸國研網專供)

【中央網路報】

29 十二月, 2009 - Posted by | 第三者

目前沒有留言。

發表留言